在进入研究生学习之后,不断地体会到自身对理论阅读的掌握极为薄弱,曾试图进入不同理论进行摸索,但又常沦为不成章法的阅读与不具系统性的理解。在读书方法层面上,长期习惯于简单摘录书中内容,或仅记忆其中令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简言之,对全书的整体论述逻辑难有完整的把握。因此,理论阅读成为始终制约自身学术能力进步的瓶颈之一。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学界泰斗级的学者,从事学术研究与教学数十年的黄宗智老师精通于不同研究领域、横跨众多学科藩篱,在海内外中国研究学界享有崇高声望。开设已有十余年的“社会、经济与法律:历史与理论”课程也成为很多有志于学术者所向往的理想园地,能够深入接触和理解黄老师众多学术著作的创作背景、方法和意图,同时也能成系统地吸纳四大理论流派的学术精髓,更为重要的是,能亲聆黄老师的教诲,体会他所经历的学术人生,追寻他所坚持的学术理想。对任何初学者而言,这无疑已是难以想象的幸运。因此,自己的内心不仅是激动,更多是紧张、担忧与惶恐。
研究生期间的课余时间极为充裕,学习生活极为散漫,有时兴之所起能够长时间保持高效率的学习状态,大多则沦为散漫的、低质量的闲暇时光,读书问学受到搁置。身处闲散、安逸的场域,实难再唤醒身体继续奋斗的意志。但历时近两个月的课程常伴随着自我新生的感觉,日常的时间分配在每周五得到刷新,课程的结束意味着下周任务的开始,分秒必争的阅读常与绞尽脑汁的总结、归纳与撰写相结合,只有每天做到专心投入十小时左右,才能按时完成当日的任务规划。然而,边际劳动报酬是递减的,身心投入过多总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在进入理论阅读的第二阶段后,相同甚至更多的时间投入常不能带来自己所期望的理解程度。尽管如此,自己却因如此紧凑、充实的学习节奏而受益匪浅。研修班既要求高效率的阅读,也要求高质量的总结,更期待独具个人或专业背景的理解、阐发与运用。研习理论终究是为使用理论,是为将经验证据与理论方法相连接,再置于实践中予以验证与升华。如此较为严格的要求始终驱动着自己战胜长期积攒的懒惰与畏惧心理,挑战自己理论阅读的极限,在过程中领会老师所传授的各种方法与理念。
在参加研修班之前,自己曾两次尝试进入布尔迪厄的理论,至今仍记得当时反复阅读《实践感》的场景,第一次阅读发现全书每个字都能认识,但其所组成的很多长难句实在自己掌握之外,苦于不解其字面意义。第二次尝试时能够逐步领会句意甚至段意,进而能够大致掌握每个章节的论述意旨。等到研修班最后一周时,第三次进入《实践感》的阅读,按照黄老师所指引的思路,先重点阅读“习性”与“象征资本”两大概念,再转而对全书进行完整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欣喜地发现自己竟逐步掌握布尔迪厄的论述逻辑:全书在用较大篇幅论述习性及其相关概念,应是在为其后对于象征资本及支配的形式的论述做理论铺垫。此一理论逻辑的关键在于,阶级(集团)习性正是实行支配的基本条件,布尔迪厄将其视作“具体化的、身体化的、成为恒定倾向的政治神话学”,原因在于身处场域的行为人或生于其间,或经过缓慢的自行选择,彻底无条件地对其投入信念、幻想,信其所信、选其所选,进而促成作为习性生成原则来源的社会结构的再生产。前述阶级(集团)习性身体化、客观化的过程,意味着行为人始终无法批判性地理解身边的一切,也意识不到场域所不断再生产的预设与永存的条件。这种集体不识或误认,甚至合谋,正是象征资本得以运作的前提条件,也是支配得以不断进行的根本原因。同时,在对象征资本的共时性分析中,布尔迪厄侧重于论述在前资本主义经济阶段,象征资本的主要特征与实际作用。客观主义(如马克思主义)在探究阶级关系的客观真实性时,成功地将赋予支配以合法性外表的事物所揭穿,但未能关注到支配为构成自己而有意排斥的事物,即象征关系。剥削关系的本质在于对其本身的不识与误认,而象征资本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在对象征资本的历时性分析中,布尔迪厄较明显地沿用韦伯论述理性化过程的思路,强调象征资本起先依赖道德、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经祛魅过程后,由于制度化、客观化的理性支配体系逐步形成,象征支配方式走向式微,但由于直接的“经济”剥削引发大量的颠覆性反对力量,以及再生产机制的意识形态及其职能的公开化,人们再次回到以经济资本转化为象征资本为基础的积累方式,形成具有现代性的支配体系。
时至今日,仍在反复回味自认为领悟布尔迪厄的那个下午,并将之视为自我突破的某种标志。记得第一次课时,自己对《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与《表达与实践》两本书的总结与理解曾受到黄老师的认可,但那是投入大量时间得出的结果。然而,课程中每周有限的时间常不足以令自己对文本和理论有充分的消化,因此出现研修班少见的退步情况,其实与其说是实在的退步,更是自我真实能力和状态的完整呈现。因此,对于我个人而言,自第二节课起就始终怀揣着忐忑的心理试图领悟黄老师所欣赏的状态,艰难地攀登突破自我的层峰,而不断追逐以至常不满足于自己所实现的超越,或许也正是黄老师数十年来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的某个缩影,更是自己所向往与追求的人生境地。
2018年8月于武汉
(何居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近代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