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智教授课程感想
张剑波 复旦大学政治学系博士生
黄老师的研修班课程结束了,可是我心里还是恋恋不舍,这是我今生难忘的时光。在受过黄老师将近一个多月的学术训练之后,我的心里感慨万千,但又不知道怎么说,而且我还是一个不擅于写感性文字的人,在此从我个人角度择二三事与大家分享。
在开始申报这个课程之前,我确实对“实践社会科学”有了解。我的博士论文也是试图尝试挑战基于西方经验的二元对立的国家-社会关系理论。但是,我当时想,我的专业是政治学,与历史学毕竟有些差别。但是,后来我心一横,还是报名了。2021年7月18日,我接到了“社会、经济与法律:历史与理论”研修班的录取通知。由于我误看了通知,还以为自己没有被录取,伤心了好几天。不过,几天后赵珊同学帮忙通过短信告知,“我被录取了”。我一开心,就发了朋友圈,之后好几天,心情都很好。
黄老师的课程的第一阶段对我们有一个严格的要求,一方面要精准地拧出论著的中心论点,另一方面也要详实地展示经验论证。因此,我在阅读黄老师的几部经典作品时,常常提心吊胆,生怕中心论点拧错了,或者拧的不够精准,也怕经验论证上不够详实。每次上交读书笔记之后,黄老师都会对每个读书笔记打分,如果分数两次不够课程的最低要求,会被黄老师赶出课程。而且,黄老师看学生的读书笔记也特别精准,只要哪一个论点不到位,或者经验论证上有所欠缺,都会被黄老师的“火眼金睛”发现。每一篇读书笔记,黄老师都会认真阅读,且标出笔记中“偷懒”的部分,让人十分敬佩。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的两篇读书笔记分别是关于《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和《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黄老师给我写的《长江》的读书笔记打了很高很高的分,但是对我写的《华北》的读书笔记很不满意,说我有偷懒之嫌。
由于黄老师极高的学术影响力,课程里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的多个学科——今年我们班里有历史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真是非常荣幸能与这么多优秀的同学聚在一起,共同学习,一起进步成长。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感觉到法律史原来这么有趣,原来我只是以为法学(法律史)涉及很多的法条,我也钦佩历史学的学生能够花大量劳动用于收集和分析一手材料。社会学在理论上是有优势的,这一点和政治学一样。黄老师的课程在进入第二阶段之后就开始注重理论的训练,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真正为连接经验与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不同学科形成了不同的学术基础和路径,甚至有些时候还互相背离。而黄宗智老师提倡的“连接经验与理论”及其研修班为我提供了与不同学科交流的机会。我曾经也多次选修和旁听历史学的一些课程,但是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因为一些学科壁垒的缘故,作为学生个人是很难进行真正的跨学科交流和研究的。
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渐上升,社会科学领域对于话语自主的自觉意识越发强烈。如何回应西方的主流社会科学理论及其与西方经验相绑定的预设,是当前社会科学群体(特别是政治学)不可回避的使命。黄老师提倡的实践社会科学,是教导我们真正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和世界大地(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方法。跳出西方理论的预设陷阱,从实际经验出发,以此为基础与相关理论进行对话、批判、修正或重构。黄老师一直提倡将理论看成问题,而不是以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再寻找材料进行验证。这样的研究不能对理论创新有助益,甚至将经验材料削减去适应理论,结果是错上加错。
最后,我想特此感谢黄老师的指导。我写的《长江》的读书笔记受到黄老师极大的肯定,我心里真是非常开心。但我好多读书笔记也没有写好,自己却显得不够努力,我真是又感觉惭愧不已。在此,真心感谢黄老师在课程中的付出及其在课程中对我的谆谆教诲,真心希望在以后枯燥的学术上能够写出有价值的专著和论文。